查看原文
其他

你家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啃老一族”?赶紧看看,趁早走出误区!

河南教师 2022-10-09

4月26日

在商丘的一家饭店包厢里

一群客人走了之后

眼前的一幕让饭店老板怒了



满墙的蛋糕

整个包厢充满了奶油味

…………



老板娘说

那天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在这过生日

并没有看到家长陪同

工作人员花了一天才打扫干净


这群熊孩子浪费了蛋糕

又给商家带来如此大的困扰

实在不应该

“粒粒皆辛苦”

看来他们是左耳进右耳出了 

这些熊孩子太欠缺劳动教育了



今年3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劳动教育成为全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


现实中

劳动教育常常沦为

日常教学中简单的任务

单纯的体力性劳动

或技艺学习

甚至异化为

娱乐活动、惩罚及驯化手段

对劳动及劳动教育内涵的把握不到位

使劳动教育

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01

只教会学生某些简单技艺

劳动教育畸变为技艺学习,在一些学校给人参观的“劳动教育Show”里体现得最为充分。一些学校最爱给来访者展示的,往往都是孩子们的手工艺品,例如陶艺、手工、剪纸……许多展览可谓琳琅满目,蔚为壮观。


凭良心说,孩子们学会这些手工制作,意味着既动脑又动手,手工课既是劳动教育,又是审美教育,开好这些劳技课程也并不容易。不过,如果劳动教育只是教会学生某些简单手艺,且在技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材料的节省使用、对劳动价值的切身体认,以及对劳动者尊重等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付之阙如,则劳动教育的本质已不复存在。

02

片面追求“游戏化”

有些学校为吸引学生而开展有趣、精彩的劳动活动,这样做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但是,到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的所谓“劳动教育”就蜕变为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少爷小姐”式的走马观花,多了观光的轻佻、少了教育的厚重。


这一类型嘻嘻哈哈的“劳动教育”,远离了对于劳动、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及劳动者的起码敬畏。这种劳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劳动观光”,已经与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完全无关。


卢梭认为只有亲自参加劳动,根据经验了解它的全部复杂性、艰巨性,学生今后才能判断某一生产部门的社会意义。


因此,不把劳动看成一种认真付出的过程,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倾注在劳动过程中,并收获一定的结果,就无法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情感,更无法培养对所获得的生存资料的珍惜。

03

光干活,没收获

如今,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然而,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几乎等同于体力劳动。这也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劳动教育,认为自己将来是靠知识、拼技能,并不需要凭体力在社会立足,学校的劳动教育价值不大。


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去荒地拔草,使得学生将拔草劳动看成一种苦役,这种“有劳无教”的劳动体验加深了学生对体力劳动的排斥。


劳动的体验必须完整,让学生看到劳动的结果,让他们由于通过自身劳动取得劳动成果而感到满足。如果仅仅停留在拔草,而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拔草对于树苗成长的意义,这项劳动体验就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带领学生去种麦苗,就要让他们看到麦苗长出茎叶、抽穗、收割的过程,甚至让他们看到麦粒变成食物的过程,这时候产生的愉悦感不仅仅来自于获得外在产品,更是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现在的孩子赶上了物质充裕的时代,他们衣食无忧,不知稼穑之艰,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自我意识也前所未有地强烈。如果劳动教育还沿用传统的体力劳动,让学生体验吃苦流汗,显然难以让他们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


如今,劳动的功能逐渐转向使个人自我价值实现,获得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等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青少年来说,完成劳动未必能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价值感和存在感更多。因此,要达到通过劳动能够全面育人的目标,开展创造性劳动势在必行。

04

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

近些年来,劳动教育重新被提升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的地位,因此一些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然而,一些教师将知识学习与劳动教育看成是对立的,认为学生劳动占用的时间多了,学习时间就少,学业成绩就会下降。在这种思维主导下,教师经常理所当然地侵占本该属于劳动教育的时间。


事实是,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学习是认识性脑力劳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从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读书时就开始了,课桌是一种最复杂的机床,使儿童、少年和青少年感到无所用心是可耻的,懒惰和游手好闲是可悲的,让学生确立这种认识是教育上最难做到的事”。


学习是一种促进智慧和双手的努力相结合的劳动,在这项劳动中,学习是劳动,而知识则是劳动努力的结果。

05

惩罚,美其名曰“劳动教育”

在一些老师那里,劳动变成了某种惩罚手段,自认为这一惩罚形式既避免了体罚等引起的伦理争议,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合理规训,是一个“不错”的教育手段。于是,每当中小学生犯错,班主任就可能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卫生一周!


当本来具有正面、积极价值的劳动异化为一种处罚手段使用时,被处罚者对于劳动的体验就自然与行动被强制、自由被剥夺等等负面、消极的心理感受建立起联系,劳动也就必然被视为一种痛苦的、应当尽量避免的人生经验。而劳动一旦被受教育者看成负面的心理体验,劳动的宝贵价值也就被完全遮蔽了,又如何能够发挥其积极的“教育作用”呢?

06

家长一日体验式“假放手”

在一些小学,学校花费时间和精力组织校外劳动实践,要求家长放手让孩子参与,活动中,家长都尽量保持冷静,但一些细节还是不小心暴露出“本性”来。比如,孩子拿着铁锹植树,和同学一起卖力干活,鞋带松了,却自然地让妈妈过来系;休息时间,家长积极主动地帮孩子领来午餐,处理好一切杂事,让孩子多休息。这些看似心疼孩子的的行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自我服务的体验机会。


日常的自我服务劳动恰恰是贯彻劳动教育持续性原则的途径,然而,这些在学校和家庭中往往受到忽视。


不管日后从事何种生产劳动,自我服务都将成为他的义务和习惯,也是培养人遵守纪律、通过自己动手来满足个人需要,养成尊敬他人的习惯。当学生毫不费力地拿到食物时,很难要求他们尊重食物,尊重劳动。


家长要对孩子的劳动给予肯定和鼓励,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满足自我需要的快乐,在劳动中一层层夯实他们的成长基石。

07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种地

提到劳动教育,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幼儿园到大学,似乎每一个学段的孩子都在种地。幼儿园孩子认识植物,中小学生体验播种到收获的乐趣,到了大学,一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也采取开辟校园农场修劳动学分的方式,劳动教育常常和“下地干活”4个字联系在一起。


我们不否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同时,也应明白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学工学农”,不能只停留在体验层面,它包涵更广泛的教育内容,各学段应有所侧重,根据不同学段、年级学生的需要及特点,开设前后呼应、衔接得当的劳动课程。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学校也应因地制宜。


比如,城市学生可以去追踪快递小哥的一天,体验社区公益性服务。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体验、职业规划等形式,将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中。

如何科学

系统地开展劳动教育

不妨试着从了解下面这份

1-18岁劳动教育清单着手



家务篇


家务是家庭里最自然的劳动场景,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很多家务劳动值得尝试:

1-3岁:家务是最好的游戏


1. 独立吃饭,使用勺子或筷子。


2. 洗手、洗脸,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脸。


3. 选择喜欢的衣服,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叠放回原位。


4. 将多双袜子打散、配对,锻炼儿童观察力。


5. 尝试捡豆子、剥鸡蛋等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劳动。


6. 整理、归类玩具。


这个阶段,儿童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这是他们探索周围的方式,可以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提供尝试的机会。


4-6岁:在家务中发挥想象力


7. 扫地、拖地,用抹布清洁桌椅。


8. 参与烹饪,制作蛋糕、饼干、雪糕等。


9. 挑选衣物进行搭配,叠衣服。


10. 摆放餐具,分发食物。


11. 学习系纽扣、鞋带等。


12. 洗水果、蔬菜,打鸡蛋。


这个阶段,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相比玩具,他们可能对真实的生活用品更感兴趣,可以多鼓励他们尝试新鲜事物。


7-9岁:在家务中掌握独立自主能力


13. 手洗简单衣物。


14. 学习使用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15. 尝试学习烹饪,做简单的早餐或煮面条等。


16. 择菜、剥虾,洗碗筷。


17. 更换床单、被罩、枕套等个人床品。


18. 保持卧室整洁,定期打扫。


这个阶段,儿童能够掌控的事情越多,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驱动力越强。


 9-12岁:在家务中掌握社会能力


19. 掌管一部分家庭财政,比如安排家庭购书支出等。


20. 组织安排家庭活动,写邀请卡,为宾客准备礼物,购买节日用品。


21. 定期组织家庭会议。


22. 管理五一假期间的家庭开支,结束后做数据分析,给出建议。


23. 拟定五一家庭出游计划和出行攻略。


这个阶段,儿童需要被赋予更多的平等权利,可以让他们一定程度参与家庭决策。




学校篇


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丰富、有趣的劳动课程、活动设计,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生活能力,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它还会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宝贵的教育资源。

小学阶段


1. 根据年段开设家务课程,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2. 邀请社会劳动者进课堂,为学生介绍职业故事。


3. 举办“跳蚤市场”,感受创业乐趣。


4. 开辟“校园农场/校园瓜果基地”,提供劳作机会。


5. 开设理财课程,了解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


6. 创设校园“激励岗”,在教师办公区、校园景观区等专门设置“劳动执勤岗”,通过竞聘的方式产生“胜出者”,亲身体验劳动的自豪感。


7. 建立学校包干区域制度,让班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级管理中保证人人有岗位。


8. 搜集生活中的智慧小技能,挑选喜欢的技巧进行分享。


9. 开设创课工坊,探究科学与技术的奥秘,了解技术对生活的利弊影响。


10. 优化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


中学阶段


1. 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职业。

a.最近一个月附近菜市场、超市,哪些食物(蔬菜、水果、肉类)价格有较大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b.媒体报道“ 90 后进入职场跳槽平凡,38% 应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是否真实?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c.除了在人才市场、招聘网站投简历外,现在有哪些新兴的求职方式?


d.哪些传统行业已经逐步退出市场?哪些传统手工业正面临失传危机?


e.采访身边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而工作?”梳理自己对于“工作”的理解与感受。

……

2. 链接社区、企业资源,为学生打造职业体验基地。


3. 提供学生职业机会评估:了解各种职业特点,找到与自己个性、能力匹配的职业类型。


5. 研究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通过微纪录片、PPT介绍等方式完成一份行业报告并分享。


6. 完成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书。


7. 举办校园模拟招聘会,进行求职演练。


8. 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结合劳动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9. 鼓励学生开办校园“学生公司”,尝试自主设计创业项目并实践。


10.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根据“教育导报”“ 广东公共DV现场”等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



推荐阅读:


他们的20岁,忒厉害了!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模样


《清平乐》热播,“课后背诵全文”的作者逐一向你走来!


复课后,老师的8个绰号新鲜上线!家长可不敢大撒把!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